数据收录
摘要目录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 22卷 19期

刊出日期 2025-07-05

论  著
萧冰① 吴丹祺① 白晓东① 张宁① 王新林①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昂丹司琼治疗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用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昂丹司琼治疗,试验组采用针刺+昂丹司琼治疗。观察两组症状评分、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乙酰胆碱酯酶(AChE)]、营养指标[白蛋白(ALB)、Hb、前白蛋白(PAB)]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 d后,试验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 d后,试验组5-HT、SP、AChE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 d后,试验组ALB、Hb、PA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昂丹司琼用药基础上,予以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患者针刺治疗,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有效缓解恶心呕吐症状,提高疗效,且中西医联合疗法更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2025 Vol. 22 (19): 1-5 [摘要]( 26 HTML (1 KB)  PDF  (994 KB)  ( 8 )

杨群① 陈丽芳② 涂玉华③ 吴金娇④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益生菌、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和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3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1)、B组(n=52)。A组采用四联疗法,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组均治疗14 d,之后再继续服用抑酸剂2周。比较两组疗效、胃黏膜功能、炎症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IL-17及降钙素原(PCT)水平降低,B组PGⅡ、SAA、IL-17水平低于A组,两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生长抑素(SS)水平升高,B组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胃黏膜功能及炎症相关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2025 Vol. 22 (19): 6-9 [摘要]( 31 HTML (1 KB)  PDF  (1009 KB)  ( 1 )

鄢平平① 熊星辉①

目的:探究贝伐珠单抗与TP方案(紫杉醇加顺铂)化疗对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用T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T细胞亚群、肿瘤直径、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Th2水平及Th1/Th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与TP方案联用,能有效改善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T细胞亚群水平,缩小肿瘤直径,改善生存质量,且未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2025 Vol. 22 (19): 10-14 [摘要]( 24 HTML (1 KB)  PDF  (1019 KB)  ( 5 )

王飞① 汪嘉伟① 饶宗霖① 娄文水① 王小小① 徐忠波① 夏望① 柳群艳①

目的:探究甲磺酸萘莫司他在ICU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22年6月—2024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的80例ICU床旁CRR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观察组则采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凝血指标(APTT、TT)、呼吸循环指标(MAP、HR及SpO2)、肝肾功能指标(ALT、AST及Scr)、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CD41)及P选择素(CD62p)]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用药前两组的凝血指标、呼吸循环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0 min和2、4、8、12、24 h观察组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用药后30 min和2、4、8、12、24 h的呼吸循环指标及用药后24 h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萘莫司他在ICU床旁CRRT患者中的抗凝效果较好,且其安全性较高。

2025 Vol. 22 (19): 14-18 [摘要]( 26 HTML (1 KB)  PDF  (1068 KB)  ( 1 )

汪文玉① 双鸥① 练胜① 周建敏② 张辉①

目的:探究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老年骨关节炎(OA)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22年12月—2024年12月收治的老年OA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髌旁入路TKA)与观察组(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TKA),各4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3 d、4周、12周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初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如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移位)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4周时的膝ROM大,HSS评分高(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4周时的VAS评分显著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初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TKA应用于老年OA患者,可早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疼痛轻,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5 Vol. 22 (19): 19-22 [摘要]( 17 HTML (1 KB)  PDF  (1034 KB)  ( 1 )

临床研究
吴俊超① 邵齐② 骆云霞① 李飞①

目的:比较留置肛管与末端回肠造瘘法预防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收治的120例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患者做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留置肛管以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研究组进行末端回肠造瘘以预防术后吻合口瘘。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操作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操作所用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多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48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对患者采取留置肛管与末端回肠造瘘方案,预防吻合口瘘作用相当,各有优势和不足。

2025 Vol. 22 (19): 23-27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1045 KB)  ( 1 )

黄晓娟① 王情① 曾群①

目的: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地诺孕素序贯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对象,共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戈舍瑞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地诺孕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抗原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量表(EHP-3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抗原水平、CMSS评分和EHP-30评分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a与地诺孕素序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性激素水平、抗原水平和痛经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2025 Vol. 22 (19): 27-31 [摘要]( 17 HTML (1 KB)  PDF  (1071 KB)  ( 3 )

马劲翔①

目的:分析经额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行经颞入路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经额入路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指标、神经功能、昏迷程度、预后、颅内压、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3.25±1.69)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1.35±0.26)分、颅内压为(193.21±18.32)mmH2O,低于对照组的(18.32±2.01)分、(2.28±0.31)分、(205.35±20.48)mmH2O,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为(12.29±1.32)分,高于对照组的(10.35±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两组各炎症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提高血肿清除率,能有效减轻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损伤与昏迷程度,降低颅内压,且引发的炎症反应较为轻微,无严重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安全可靠。

2025 Vol. 22 (19): 32-35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1059 KB)  ( 5 )

岑凤兰① 张思容① 杨晓鹏①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及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2024年11月在阳江市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NAFLD患者,依据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n=50)予以常规干预(饮食控制、生活方式改变+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组(n=50)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肝功能与脂代谢)、生活质量,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脂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肝功能、脂代谢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活动、情绪、疲劳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为期2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用于NAFLD的临床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脂代谢,提升生活质量。

2025 Vol. 22 (19): 36-40 [摘要]( 12 HTML (1 KB)  PDF  (1101 KB)  ( 2 )

李小玲① 刘远波② 郑善方① 梁桂芬① 李建梅① 李观葵①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5月在岑溪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诊断为ASD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针、体针等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分,及核心症状好转情况。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试验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疗程后,试验组CARS、ABC评分低于对照组,S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疗程后,试验组对名字的反应、对亲人的依恋、与他人的眼神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狭隘兴趣、刻板行为好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ASD儿童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CARS、ABC评分,提高SM评分,改善核心症状。

2025 Vol. 22 (19): 40-44 [摘要]( 16 HTML (1 KB)  PDF  (1092 KB)  ( 10 )

张建平① 卞伟钢① 陈苏蓉① 陈艳①

目的:研究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研究组行帕博利珠单抗和仑伐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水平。结果: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EGF、HIF-1α、PHD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有效提高肿瘤控制效果,降低肿瘤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可控。

2025 Vol. 22 (19): 45-48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1080 KB)  ( 2 )

黄启伟① 高翔① 江文曲①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技术在抗凝或抗栓药物相关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4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抗凝或抗栓药物相关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小骨窗开颅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n=22)、B组(CT简易定位穿刺技术治疗,n=22)和C组(立体定向技术穿刺治疗,n=22)。评估三组的定位精准度、血肿排空速度、脑水肿面积大小、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率、致残率、再出血率。结果:C组定位精准度、血肿排空速度、GCS评分高于A组、B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脑水肿面积小于A组、B组,且B组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B组,且B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死亡率、致残率、再出血率低于A组、B组,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技术在抗凝或抗栓药物相关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优势显著,可有效提高定位精准度、血肿排空速度,减小脑水肿面积,增加GCS评分,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及再出血率,维持颅内压的稳定,缩短住院时间。

2025 Vol. 22 (19): 49-53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1160 KB)  ( 1 )

黄思云① 胡高涛① 易珍② 赵刚① 金苏苏① 江小峰①

目的:观察痛块灵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1月高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三阶梯止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3分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NRS评分4~6分者口服磷酸可待因;NRS评分≥7分者口服盐酸羟考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块灵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前后NR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CRP)水平、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1β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GE2、β-EP低于治疗前,5-HT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GE2、β-EP低于对照组,5-H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块灵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效果良好,可调节血清炎症因子及疼痛因子水平,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且安全性可靠。

2025 Vol. 22 (19): 53-57 [摘要]( 18 HTML (1 KB)  PDF  (1164 KB)  ( 1 )

冯玉梅① 龚黎民① 叶厚春②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3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PS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用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理障碍相关量表评分。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射频消融术,手术成功率为1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51/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4%(45/51)(P<0.05)。治疗前,两组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Q-9各项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7项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AD-7各项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96%(1/51),与对照组的5.88%(3/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13.73%(7/51),P<0.05]。结论:对PSVT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心理障碍,复发风险低且安全可靠。

2025 Vol. 22 (19): 58-62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1219 KB)  ( 1 )

王萌①

目的:研究芎归胶艾汤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宁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1),对照组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芎归胶艾汤+桂枝茯苓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相关指标、血清性激素、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积分、月经量评分均降低,月经期缩短,且观察组更优,两组月经周期均延长,且观察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雌二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采取芎归胶艾汤联合桂枝茯苓丸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清性激素分泌情况,具有较高安全性。

2025 Vol. 22 (19): 63-67 [摘要]( 18 HTML (1 KB)  PDF  (1195 KB)  ( 1 )

熊清文① 陈杏员① 徐智文①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中药塌渍结合艾灸及红外线照射在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2月—2024年1月丰城市中医院收治的12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分为3组,各42例。A组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B组采用艾灸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C组采用补肾活血方中药塌渍结合艾灸及红外线照射治疗。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情况、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妊娠率。结果:B组和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子宫内膜情况及成熟卵泡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子宫内膜情况及成熟卵泡平均直径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后,A组妊娠率为50%(21/42),B组妊娠率为71.43%(30/42),C组妊娠率为95.24%(40/42),三组妊娠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2,P<0.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塌渍结合艾灸及红外线照射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子宫内膜情况,提升成熟卵泡平均直径,降低血流动力学,进而可获得更高的妊娠率。

2025 Vol. 22 (19): 67-71 [摘要]( 22 HTML (1 KB)  PDF  (1164 KB)  ( 1 )

护理管理
柳凤华① 熊丹② 龙小容②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基于4C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效果,并探索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4C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乏力、偏瘫、麻木和走路不稳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1、3、6个月后Fugl-Meyer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1、3、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4C理论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缓解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

2025 Vol. 22 (19): 72-76 [摘要]( 18 HTML (1 KB)  PDF  (1233 KB)  ( 1 )

曾丽娜①

目的:探究循证支持下集束化护理结合正性激励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7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44)、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循证支持下集束化护理结合正性激励患者为观察组(n=44),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支持下集束化护理结合正性激励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韧性水平,改善病情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这具有良好的临床借鉴意义。

2025 Vol. 22 (19): 76-80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1174 KB)  ( 4 )

杨阳①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心理弹性训练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4年4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及研究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心理弹性训练),各40例。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心理弹性水平、恢复时间。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评分、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初次排气时间、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心理弹性训练可以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自护能力,并对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2025 Vol. 22 (19): 81-84 [摘要]( 13 HTML (1 KB)  PDF  (1182 KB)  ( 1 )

刘燕① 张统海② 谢能翔①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联合拨穴通络推拿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4月赣州市中医院康复护理二科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9)和研究组(疼痛护理联合拨穴通络推拿,n=41),两组均护理1个月。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护理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采用疼痛护理联合拨穴通络推拿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肩部疼痛程度,增强心理弹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25 Vol. 22 (19): 85-89 [摘要]( 17 HTML (1 KB)  PDF  (1299 KB)  ( 1 )

张发飞①

目的:探讨基于叙事医学模式下心理护理结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胎膜早破产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首钢水钢医院2022年8月—2023年9月收治的72例胎膜早破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n=36)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叙事医学模式下心理护理结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对比两组情绪状态、心理弹性、危机应对反应能力、生活质量、不良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SAS、SDS及各项危机应对反应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SF-36中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胎膜早破产妇中应用基于叙事医学模式下心理护理结合渐进性放松训练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产妇情绪状态改善,提升心理弹性,增强危机应对反应能力,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2025 Vol. 22 (19): 89-93 [摘要]( 18 HTML (1 KB)  PDF  (1253 KB)  ( 2 )

张秀钗①

目的:探讨基于尼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全程护理对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康复及家属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5月—2024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尼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FLACC疼痛量表评分、失禁相关性皮炎(IAD)发生情况、康复时间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2、24、48 h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IA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各项指标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尼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全程护理能够减轻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疼痛症状,降低患儿术后IAD发生,加快患儿术后康复,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2025 Vol. 22 (19): 94-98 [摘要]( 12 HTML (1 KB)  PDF  (1332 KB)  ( 8 )

经验交流
黄文婷① 吴华① 江云松① 乐方园①

目的:探讨GE SIGNA Pioneer 3.0T MRI设备的IDEAL IQ序列(GE SIGNA Pioneer 3.0T MRI IDEAL IQ序列)在肝脏脂肪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3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所有患者均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T MRI扫描仪进行肝脏IDEAL IQ序列检查,并接受肝脏活检,获取其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PDFF)、铁沉积的弛豫率(R2*值)和肝脏脂肪变性的病理学分级,分析PDFF和R2*值与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DFF对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评估效能。结果:不同肝脏病理学分级患者的ALT、AST、HDL-C、LDL-C水平和PDF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FF与ALT、AST、HDL-C均存在相关性(r=0.425、0.584、-0.305,P<0.05)。PDFF与R2*值无相关性(r=0.125,P>0.05)。PDFF评估S≥1级脂肪肝的AUC为0.977[95%CI(0.915,0.997)],此时最佳截断值为9.46%(敏感度为95.31%,特异度为100%);评估S≥2级脂肪肝的AUC为0.932[95%CI(0.853,0.976)],此时最佳截断值为18.07%(敏感度为83.67%,特异度为90.32%);评估S3级脂肪肝的AUC为0.814[95%CI(0.711,0.892)],此时最佳截断值为22.33%(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65.67%)。结论:经GE SIGNA Pioneer 3.0T MRI IDEAL IQ序列测得的PDFF与脂肪肝患者的ALT、AST、HDL-C水平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补充指标定量评估,PDFF对不同程度脂肪肝具有较好评估效能。

2025 Vol. 22 (19): 99-103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5867 KB)  ( 2 )

雷艳玲①

目的:分析烯丙雌醇片联合醋酸阿托西班治疗常规保胎失败的晚期先兆流产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4年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常规保胎失败的82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口服烯丙雌醇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醋酸阿托西班。比较两组保胎成功率和药物安全性,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子宫血流状态和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7.56%)比对照组(82.9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阴道出血、下腹坠痛、腰酸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S波流速与舒张期D波流速比值(S/D)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孕酮(P)、雌二醇(E2)、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IBF)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和对照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烯丙雌醇片联合醋酸阿托西班治疗常规保胎失败的晚期先兆流产患者能明显提高保胎成功率,改善临床症状、子宫血流状态和血清学指标,且安全性高。

2025 Vol. 22 (19): 103-107 [摘要]( 13 HTML (1 KB)  PDF  (1263 KB)  ( 8 )

薛茜①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7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行氟西汀治疗)、观察组(n=40,行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HAMD对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对患者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WCST测试中完成分类数增高,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与非持续错误数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结果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氟西汀药物与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应用,对于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及认知功能。

2025 Vol. 22 (19): 108-111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1250 KB)  ( 2 )

杨谦① 熊少敏② 邵文华① 冯青燕①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联合双氯芬酸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并评估其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4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胰管支架+双氯芬酸肛塞)和双氯芬酸组,各106例。胰管支架采用4~7 cm短支架,双氯芬酸组于术前1 h及术后予50 mg双氯芬酸。观察对比两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VAS评分、住院时间、血清淀粉酶水平、WBC、CRP及ERCP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无胰腺炎人数多于双氯芬酸组,住院时间短于双氯芬酸组(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淀粉酶、CRP均升高,联合组血清淀粉酶、CRP低于双氯芬酸组(P<0.05)。两组WBC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低于双氯芬酸组的13.21%(P<0.05)。结论:胰管支架联合双氯芬酸可协同降低高危患者胰腺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改善炎症指标并缩短住院时间,未明显增加患者疼痛,且降低了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作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一线预防策略。

2025 Vol. 22 (19): 112-116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1356 KB)  ( 2 )

周冬龙① 刘成② 曾卿③

目的:探究牙痕切开在蝮蛇咬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宜春市中医院疮疡科收治的80例蝮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进行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牙痕切开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肿胀程度、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1、2、3度肿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0度肿胀比例高于对照组,1度肿胀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WBC、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痕切开应用于蝮蛇咬伤患者的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肢体肿胀度、疼痛度,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025 Vol. 22 (19): 116-120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1288 KB)  ( 1 )

施胜龙① 罗建华① 陈洪波①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尿石症术后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7—12月赣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尿石症术后存在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评价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主症临床表现;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感;采用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评分评价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输尿管相关症状问卷评分(USSQ)相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尿石症术后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并提升自我效能感。

2025 Vol. 22 (19): 120-124 [摘要]( 16 HTML (1 KB)  PDF  (1297 KB)  ( 4 )

钟昭迎①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6例行股前外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丹红注射液+右美托咪定+常规麻醉,n=48)和对照组(常规麻醉,n=48),比较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凝血功能、皮瓣存活情况、近期指标。结果:两组术后14 d血清VEGF、bFGF水平比术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PT、APTT长于术前,但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TT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皮瓣存活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0,P<0.001)。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提升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皮瓣存活率,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2025 Vol. 22 (19): 125-129 [摘要]( 13 HTML (1 KB)  PDF  (1407 KB)  ( 1 )

刘希鹏① 刘喆① 孙娟① 陈洁文①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减重平台的随访管理对减重患者随访率、减重方案依从性和减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营养门诊进行营养咨询的人群中符合条件的超重和肥胖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6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诊疗,并制定随访方案;观察组等待就诊期间通过微信减重平台进行预问诊,并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减重平台进行持续性管理。随访观察12周后,评价两组门诊就诊时间、患者随访率、减重方案依从性、身体形态指标及代谢性指标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随访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减重饮食方案依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身体形态指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LDL-C、AST、ALT低于干预前,观察组FPG、FINS、HOMA-IR、TC、LDL-C、AST、ALT、甘油三酯(T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血尿酸(UA)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LDL-C、ALT、UA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减重平台预问诊和随访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随访率及饮食方案依从性,并且对患者减重效果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对体重管理门诊医生诊疗效率的提高无明显影响。

2025 Vol. 22 (19): 130-136 [摘要]( 18 HTML (1 KB)  PDF  (1711 KB)  ( 1 )

宋正雷①

目的:探讨蠲痹汤加减辅助治疗肩周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2月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加减,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肩关节疼痛程度、炎症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炎症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辅助治疗可增强肩周炎患者疗效,加快关节功能恢复,促进疼痛症状消失,安全可行。

2025 Vol. 22 (19): 136-139 [摘要]( 19 HTML (1 KB)  PDF  (1263 KB)  ( 4 )

金志刚① 聂希雅① 单敏芳② 卢阳③

目的:探讨联合小针刀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8月高安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小针刀结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持续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利于LDH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促进疼痛消失,以减轻日常生活受限,安全可靠。

2025 Vol. 22 (19): 140-143 [摘要]( 17 HTML (1 KB)  PDF  (1403 KB)  ( 1 )

医学综合
朱琴① 张彪① 万仁宽① 肖琴① 张文珍① 熊文欢① 余俊莲①

目的:分析呼吸道疾病患者肺部结节检出现状及影响肺部结节检出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评估肺部结节在随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恶变风险。方法:纳入2023年3月—2024年2月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28例患者。所有患者完成标准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根据是否检出肺部结节,将患者分为结节组(n=142)与无结节组(n=386)。对结节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肺部结节在随访期的演变情况。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呼吸道疾病患者肺部结节检出的因素。结果:528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中,检出肺部结节的有142例(26.89%)。142例患者中,101例(71.13%)患者完成了6~12个月的随访,其中16例(15.84%)患者肺部结节出现增大或形态学恶化,其中6例(5.94%)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恶性病变。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性别、居住环境、职业类型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居住环境、职业类型及吸烟史为呼吸道疾病患者肺部结节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吸烟史、性别、居住环境、职业类型是影响呼吸道疾病患者肺部结节检出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随访和HRCT筛查,可早期识别可能恶变的结节,辅助临床决策与个体化干预策略的制订。

2025 Vol. 22 (19): 144-148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1481 KB)  ( 1 )

周利利① 黄霞①

目的:探究冷刀锥切术(CKC)及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效果,并分析患者术后持续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9月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CKC组(n=33,接受CKC治疗)与LEEP组(n=47,接受子宫颈LEEP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时HSIL复发情况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情况。根据患者术后12个月是否发生HPV持续感染进行分组,将HPV持续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n=22),无HPV持续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n=58),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情况等进行单因素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IL患者术后12个月持续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CKC组HSIL复发率低于LEEP组(P<0.05);术后12个月,CKC组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SIL复发率及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锥切面积、绝经、剖宫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子宫颈LEEP、切缘阳性及术前HPV16/18型和多重感染占比比较(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颈LEEP、切缘阳性及术前HPV16/18型感染与多重感染是HSIL患者术后12个月持续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相比子宫颈LEEP治疗,采用CKC治疗HSIL在短期内能更有效地防止HSIL复发。子宫颈LEEP、切缘阳性及术前HPV16/18型感染与多重感染是HSIL患者术后12个月持续感染的风险因素。

2025 Vol. 22 (19): 148-152 [摘要]( 16 HTML (1 KB)  PDF  (1431 KB)  ( 1 )

郑银海① 唐琪媛① 李娟① 罗满①

目的:探讨小腿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小腿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将80例疑诊小腿DVT患者分为DVT组(n=37)和非DVT组(n=43)。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DVT血栓分布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比较DVT组和非DVT组下肢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ROC曲线分析下肢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对小腿DVT的诊断价值。结果:疑似DVT的80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有37例(46.25%),其中左下肢DVT有18例(22.50%)、右下肢DVT有10例(12.50%)、双下肢DVT有9例(11.25%);中央型下肢DVT有20例(25.00%)、周围型下肢DVT有9例(11.25%)、混合型下肢DVT有8例(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小腿DVT多呈尚均匀的实质性低回声,彩色血流充盈缺损,局部管腔内见长条状稍高回声或腔内见低回声充填,探头加压可管腔变扁或不能压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见细条状血流信号。DVT组下肢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低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下肢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联合诊断小腿DVT的AUC及敏感度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栓塞部位和栓塞类型,评估栓塞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对小腿DV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5 Vol. 22 (19): 153-157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11321 KB)  ( 1 )

黄洁① 朱有根① 易莉①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矮小症患儿微量元素、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矮小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GH、IGF-1、血液微量元素(钙、镁、锌、维生素D)水平及体格发育指标(身高、体重、BMI、瘦素、骨钙素)。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探讨矮小症患儿GH、IGF-1水平与微量元素、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钙、镁、锌、维生素D及GH、I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高、体重、BMI、瘦素、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GH、IGF-1水平与血清钙、镁、锌、维生素D及身高、体重、BMI、瘦素、骨钙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液微量元素与GH、IGF-1水平密切相关,且对矮小症患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提高微量元素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矮小症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 Vol. 22 (19): 158-161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9177 KB)  ( 1 )

综  述
张嘉怡① 杨雪② 黄晓武②

胚物残留是指流产、引产或分娩后,部分胚胎或胎盘组织残留于宫腔内,可导致长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宫腔粘连是一种因感染、宫内机械性手术操作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纤维瘢痕组织修复处粘连、闭塞的妇科疾病。近年来,诊疗技术不断进步,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胚物残留可作为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概括胚物残留和宫腔粘连的诊疗研究进展及其相关性,为预防和诊治提供指引。

2025 Vol. 22 (19): 162-166 [摘要]( 14 HTML (1 KB)  PDF  (1502 KB)  ( 1 )

侯超① 刘学英② 刘新云①

老年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作为老龄化社会的核心健康问题,具有显著协同效应,加剧跌倒、失能及死亡风险,但它们对健康结果的综合影响仍未得到充分研究。了解两者的相互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二者的概念、流行病学特征、联合影响及健康结局等进行综述。

2025 Vol. 22 (19): 167-171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1528 KB)  ( 3 )

胡朝伟① 李昊轩① 刘成日① 金光文① 张欢① 金日①

股骨颈骨折是髋部骨折常见类型,中青年群体发生这种骨折往往是由高能量暴力损伤造成的,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和严重摔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和精神压抑所致的高空坠落伤使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逐渐增多,该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频发和再手术率高的临床特征。复位难度大、手术时间长、骨折愈合时间久、骨折后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高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本文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入手,分析目前常用内固定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近期应用的新型手术治疗方式,旨在为临床实践中针对该类骨折的内固定物治疗选择及其治疗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期对治疗方案的优化与疗效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为骨科医生在治疗的决策过程中提供科学、专业的参考。

2025 Vol. 22 (19): 171-175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1417 KB)  ( 2 )

舒小芮① 曹冠柏① 霍家贤① 夏祖伟① 杨以平①

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认知障碍,尽管脑机接口(BCI)技术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对脑卒中后USN康复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聚焦脑卒中后USN发生机制以及致力于认知康复的非侵入型BCI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重点是视觉注意障碍的研究,期望为BCI对脑卒中后USN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

2025 Vol. 22 (19): 176-180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1561 KB)  ( 1 )

杜雅楠① 雷洋洋① 林燕①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于长时间患糖尿病而导致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的慢性肾脏疾病,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机制复杂,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故其治疗相比于其他肾脏疾病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抗纤维化、抗炎、抗氧化应激、自噬调节、调节线粒体等功能减轻肾脏损伤,并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已成为糖尿病肾病的新治疗靶点。

2025 Vol. 22 (19): 180-185 [摘要]( 10 HTML (1 KB)  PDF  (1570 KB)  ( 12 )

侯宁宁① 张晓艳② 邱雅娜① 李玉恒③ 蒋从芳② 赵琪① 付宇①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帮助患者膝关节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膝关节活动度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骨科医护和患者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评价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是从影响关节活动度恢复因素及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护理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医护人员针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2025 Vol. 22 (19): 185-188 [摘要]( 15 HTML (1 KB)  PDF  (1312 KB)  ( 3 )

京ICP备200232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9
版权所有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