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录
摘要目录

中国医学创新

    

2024年 21卷 31期

刊出日期 2024-11-05

下一期
论  著
段长伟① 刘玉欢① 李跃宗① 李寒露① 吕佳① 崔俊宇① 孙月华② 张敏② 李松明①

目的:探究定向牵伸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进行悬吊牵引治疗,观察组(n=42)则进行定向牵伸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状态[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肌电图指标(尺神经及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结果: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两组的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NDI评分及尺神经、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尺神经及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NDI评分及尺神经、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尺神经及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向牵伸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改善颈椎功能、肌电图指标。

2024 Vol. 21 (31): 1-5 [摘要]( 76 HTML (1 KB)  PDF  (947 KB)  ( 179 )

余亚丁① 李小微① 王韵①

目的:探讨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信封法对厦门市第五医院2021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46例)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后1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心率和收缩压,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VAS评分和术后24 h的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两组心率和收缩压均下降,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两组心率和收缩压均上升,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苏醒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48 h,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全麻能够促使患者心率和收缩压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缓解氧化应激刺激,提高苏醒质量,加快预后康复,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麻醉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2024 Vol. 21 (31): 5-9 [摘要]( 81 HTML (1 KB)  PDF  (962 KB)  ( 87 )

付玉仙① 余露① 余鹏① 叶斌① 唐志华②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1∶1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7 d后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更高(P<0.05);两组CD8+、CRP、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个月内观察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4.00%(1/25),对照组5例复发,复发率为23.81%(5/21),二者比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控制复发率。

2024 Vol. 21 (31): 10-14 [摘要]( 82 HTML (1 KB)  PDF  (972 KB)  ( 82 )

陆忠兰① 戴其军① 汪朝荣①

目的:探讨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进展期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海安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70例进展期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阿维A胶囊和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窄谱紫外线光疗,观察组给予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的血管球直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患者均行皮肤镜检查),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D4+/CD8+比值,以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12周后,两组血管球直径和P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IL-17、TNF-α均低于治疗前,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17、TNF-α均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库奇尤单抗联合窄谱紫外线光疗能改善进展期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炎症免疫状态,提高治疗效果,皮肤镜能了解治疗进展情况。

2024 Vol. 21 (31): 14-18 [摘要]( 79 HTML (1 KB)  PDF  (1001 KB)  ( 138 )

艾芳①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症候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于鹰潭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接受诊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n=82)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编号后按奇偶数随机法分成联合组和艾灸组,每组41例。艾灸组仅采用艾灸疗法,联合组在艾灸组的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胃脘痛症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17)水平、胃脘痛程度。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高于艾灸组的78.05%,胃脘痛症候疗效优于艾灸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于艾灸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17水平均高于艾灸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艾灸组(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能有效改善中医症候,提高胃动素、胃泌素-17水平,减轻胃脘疼痛。

2024 Vol. 21 (31): 19-23 [摘要]( 84 HTML (1 KB)  PDF  (991 KB)  ( 85 )

杨群① 江朋英① 汪爱香① 何丹②

目的:探究八珍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肿瘤化疗性肝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再住院率、症状体征积分,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损伤分级、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TBIL)]、肝血流指标[肝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损伤分级、肝功能指标及肝血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ALP、TBIL及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损伤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及P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脏血流,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2024 Vol. 21 (31): 23-27 [摘要]( 72 HTML (1 KB)  PDF  (1018 KB)  ( 176 )

临床研究
徐贤亮① 汪文琴① 郭善亮② 黄仙保③ 余奕军① 严志文①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压豆对老年患者髋关节术后失眠、负性情绪及5-HT、DA、β-E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髋关节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治疗,观察1组选择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选择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程度、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β-内啡肽(β-EP)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前第1天,三组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程度、5-HT、DA、β-EP水平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第6天,三组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程度、5-HT、DA、β-EP水平和VAS评分均有所改善,进一步比较,观察2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观察1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压豆可改善老年髋关节患者术后失眠、负性情绪,并提高机体术后5-HT、DA、β-EP的水平。

2024 Vol. 21 (31): 28-32 [摘要]( 75 HTML (1 KB)  PDF  (1047 KB)  ( 63 )

钟清源① 何永亮① 杨华①

目的:观察芪蛭瘀滞平汤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腔隙性脑梗死(LI)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赣州市中医院内科住院的80例气虚血瘀型L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蛭瘀滞平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蛭瘀滞平汤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LI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促进脑部血液微循环,更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2024 Vol. 21 (31): 33-36 [摘要]( 71 HTML (1 KB)  PDF  (1049 KB)  ( 87 )

邹平平① 邵伟薇① 范志文① 陈丽莎① 许燕妮①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景德镇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的4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的4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神经传导速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穴位注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DPN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TNF-α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4 Vol. 21 (31): 37-40 [摘要]( 61 HTML (1 KB)  PDF  (1040 KB)  ( 98 )

张华伟① 黄蓉②

目的:探究猴头健胃灵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萎缩性胃炎(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G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猴头健胃灵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胃功能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Ⅰ(PGⅠ)、生长抑素(S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腹疼痛、饱胀感、腹胀及食欲不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PGⅠ及S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T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猴头健胃灵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AG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胃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胃功能,且较为安全。

2024 Vol. 21 (31): 41-45 [摘要]( 162 HTML (1 KB)  PDF  (1110 KB)  ( 108 )

廖莹①

目的:分析免缝合宫颈冷刀锥切术在有生育要求的子宫颈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有生育要求的子宫颈病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缝合法的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免缝合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子宫颈创面完全上皮化、早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研究组子宫颈创面完全上皮化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缝合宫颈冷刀锥切术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颈病变患者可促进患者恢复,促进术后子宫颈创面完全上皮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较好。

2024 Vol. 21 (31): 45-48 [摘要]( 66 HTML (1 KB)  PDF  (1026 KB)  ( 43 )

王金① 姜明① 叶伟康① 苏琪植①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一步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CW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CCW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LC序贯二步法治疗,观察组行LCBDE+LC一步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肝胆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肝胆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LC一步法治疗CCWC效果更佳,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且手术效率更高,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

2024 Vol. 21 (31): 49-53 [摘要]( 72 HTML (1 KB)  PDF  (1114 KB)  ( 51 )

熊国辉① 袁忠① 张楚焌①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注射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0例PMO患者,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地舒单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和常规组(常规治疗),各40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骨代谢、钙磷代谢、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地舒单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两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地舒单抗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两组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地舒单抗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两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两组磷(P)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地舒单抗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钙(C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地舒单抗组低于常规组,治疗12个月后,地舒单抗组Ca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PMO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骨钙磷代谢,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2024 Vol. 21 (31): 53-57 [摘要]( 78 HTML (1 KB)  PDF  (1103 KB)  ( 31 )

罗嘉裕①② 罗方云①② 李金垄①②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盐酸小檗碱片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代谢指标[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的肝功能(ALT、AST、GGT、ALP)、血脂指标(LDL-C、TG、TC)、代谢指标(UA、HOMA-IR、FPG、2 h PBG、HbA1c)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NAFLD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指标及代谢水平,且安全性佳。

2024 Vol. 21 (31): 58-62 [摘要]( 72 HTML (1 KB)  PDF  (1154 KB)  ( 78 )

钟恩鹏① 陈新铭① 江沛源①

目的:探究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赣南医科大学附属兴国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2例肾结石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普通输尿管鞘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观察组采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有效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和炎症指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碎石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尿液转清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结石清除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和降钙素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白细胞和降钙素原均升高(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输尿管鞘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相比,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临床效果更佳,可缩短患者手术碎石时间、住院时间、尿液转清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4 Vol. 21 (31): 62-66 [摘要]( 67 HTML (1 KB)  PDF  (1108 KB)  ( 185 )

杨静欢①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缓慢进展后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晚期NSCLC患者。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单纯埃克替尼治疗)、B组(单纯化疗)、C组(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肿瘤因子指标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指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恶心、呕吐与轻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一线EGFR-TKI治疗缓慢进展后,给予化疗或给予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可提升部分疾病控制率,但也会带来恶心、呕吐与轻度骨髓移植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增加,所以,对耐受性差或高龄患者仍可维持EGFR-TKI治疗,在其耐药后可改为化疗,以克服耐药性。

2024 Vol. 21 (31): 66-70 [摘要]( 54 HTML (1 KB)  PDF  (1110 KB)  ( 154 )

护理管理
陈慧① 王欣①

目的:探究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知信行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8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干预前后的Lysholm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下肢部分评分及知信行评分。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Lysholm评分、BBS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及知信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BBS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及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知信行状态。

2024 Vol. 21 (31): 71-75 [摘要]( 81 HTML (1 KB)  PDF  (1216 KB)  ( 58 )

黄丽君① 邹予琴① 邓莉① 刘娟①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精准连接系统(HEALS)正念减压训练结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对慢性难愈伤口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治疗的慢性难愈伤口患者10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伤口延续护理常规模式干预,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HEALS正念减压训练结合FCC。对两组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希望水平、慢性伤口自我管理能力、伤口恶化返院治疗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erth希望指数(HHI)评分、慢性伤口自我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伤口恶化返院治疗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EALS正念减压训练结合FCC应用于慢性难愈伤口患者,利于其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减轻,希望水平与伤口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伤口恶化返院治疗率的降低。

2024 Vol. 21 (31): 75-79 [摘要]( 66 HTML (1 KB)  PDF  (1137 KB)  ( 85 )

叶彩霞① 杨淑萍①

目的:探讨量化康复训练配合循证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量化康复训练配合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训练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康复训练配合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减轻股骨颈骨折患者疼痛程度与不良情绪,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24 Vol. 21 (31): 80-84 [摘要]( 72 HTML (1 KB)  PDF  (1230 KB)  ( 90 )

高玉兰① 熊丽姜① 陈馨① 邹雯杰①

目的:探讨倾向、强化及促成因素(PRECEDE)模式护理干预对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宜丰县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给予输尿管结石手术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PRECEDE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及出院时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护理前及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刺痛、尿路感染、腰胀痛、肉眼血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ESCA评分、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健康知识掌握评分、ESCA评分、GSES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疼痛评分低于术后6 h,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12、24 h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膀胱刺痛发生率(17.95%)、尿路感染发生率(2.56%)、腰胀痛发生率(5.13%)、肉眼血尿发生率(12.82%)均低于参照组(38.46%、17.95%、20.51%、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CEDE模式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对疾病认知的认知水平及自我护理与管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2024 Vol. 21 (31): 84-88 [摘要]( 70 HTML (1 KB)  PDF  (1179 KB)  ( 67 )

吕红艳① 李婷① 林燕燕① 王文娟① 张想想①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进行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在常规优质护理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心理护理。评估两组心理健康状况、自我效能感、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88.57%)较对照组(62.8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1.4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1.43%,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自我效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2024 Vol. 21 (31): 89-93 [摘要]( 78 HTML (1 KB)  PDF  (1300 KB)  ( 54 )

经验交流
茹晓平① 曾瑶琴① 颜帅②

目的:探讨玉屏风汤联合布地奈德鼻腔冲洗治疗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腔冲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与免疫球蛋白A(Ig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汤联合布地奈德鼻腔冲洗可提升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局部炎症反应,提升其免疫功能。

2024 Vol. 21 (31): 94-98 [摘要]( 69 HTML (1 KB)  PDF  (1284 KB)  ( 57 )

刘娟① 胡丽平① 罗冬冬①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监测在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度脓毒症患者70例,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指导液体管理)与对照组[n=35,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情况,治疗前后呼吸功能[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Cst)、呼气末正压(PEEP)、平台压(Pplat)]、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CVP、氧合指数、Cst均较对照组高,PEEP、Pplat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LVEF较对照组高,LVEDV及LVESV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APACHEⅡ与SOF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APACHEⅡ与SOFA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联合超声监测应用于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管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2024 Vol. 21 (31): 98-102 [摘要]( 74 HTML (1 KB)  PDF  (1249 KB)  ( 69 )

申晋①

目的:探究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监护室(ICU)脓毒性休克患者D-乳酸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比较两组D-乳酸、心肌损伤指标、肾功能、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D-乳酸、心肌损伤指标、肾功能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 h后D-乳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ICU脓毒性休克患者可有效降低D-乳酸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可靠。

2024 Vol. 21 (31): 103-106 [摘要]( 68 HTML (1 KB)  PDF  (1214 KB)  ( 39 )

李俊① 陈琦① 陈婷②

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行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研究组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动力学指标及pH值、一般指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气氧浓度(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6、24 h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 h后,研究组PaO2、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氧动力学指标,加速患儿恢复,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4 Vol. 21 (31): 107-110 [摘要]( 75 HTML (1 KB)  PDF  (1242 KB)  ( 32 )

杨文超①

目的:观察干眼熏蒸联合环孢素滴眼液(Ⅱ)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混合型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2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干眼熏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联合组采用干眼熏蒸联合环孢素滴眼液(Ⅱ)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staining,FL)、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干眼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BUT均延长,角膜FL评分均降低,联合组BUT长于常规组,角膜FL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TMH均升高,SⅠt均延长,联合组TMH高于常规组,SⅠt长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1个月后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均降低,联合组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眼熏蒸联合环孢素滴眼液(Ⅱ)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混合型干眼症,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干眼症状,提高泪膜稳定性。

2024 Vol. 21 (31): 111-114 [摘要]( 91 HTML (1 KB)  PDF  (1234 KB)  ( 78 )

林文爱① 黄杨华①

目的:探究化瘀理筋针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2024年1月宁德市中医院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理筋针法。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疼痛指标]及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背伸肌群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及腰椎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VAS评分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清疼痛指标及屈伸肌峰力矩比(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峰力矩(PT)及平均功率(A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理筋针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状态。

2024 Vol. 21 (31): 115-118 [摘要]( 74 HTML (1 KB)  PDF  (1305 KB)  ( 56 )

王辉辉① 黄文① 张琳① 邓宇婧②

目的:观察纳布啡联合高平面腰麻对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纳布啡组和盐水组,各50例。所有产妇均在腰麻下完成手术,并控制麻醉平面在胸4水平。在胎儿娩出断脐后5 min,纳布啡组静脉缓慢注射0.2 mg/kg纳布啡,盐水组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给药前(T1)、给药后10 min(T2)、腹腔清洗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比较两组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及术中牵拉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2,纳布啡组RR均低于T1、T3及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盐水组HR均高于T1、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O2正常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高平面腰麻可有效抑制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对呼吸无明显影响,术中镇静良好,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方案。

2024 Vol. 21 (31): 119-123 [摘要]( 83 HTML (1 KB)  PDF  (1390 KB)  ( 34 )

罗盛瑞① 杨武① 王义宣①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6例。其中常规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止血有效率、出血量、手术时间、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达95.65%,高于常规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均低于术前,SOD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hs-CRP低于常规组,SOD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介入栓塞术应用于创伤性肝破裂治疗中,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2024 Vol. 21 (31): 123-126 [摘要]( 86 HTML (1 KB)  PDF  (1212 KB)  ( 20 )

陈振华① 陈永强①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股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105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阻滞效果、平均动脉圧、心率、疼痛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及感觉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中,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试验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效果满意,减轻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

2024 Vol. 21 (31): 127-131 [摘要]( 74 HTML (1 KB)  PDF  (1400 KB)  ( 63 )

甘方① 赖碧云①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21年3月—2022年3月确诊为新生儿肺炎的10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头孢噻肟进行治疗,B组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C组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抗生素治疗第3天和第7天肠道微生物的数量。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开始抗生素治疗后第3天,C组中真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种群数量均低于A组和B组(P<0.05),肠杆菌数量高于B组,低于A组(P<0.05);开始抗生素治疗后第7天,C组上述6种微生物种群数量均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不同抗生素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不同,且抗生素联合使用对肠道微生物影响大于单独使用,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微生物群落平衡的影响。

2024 Vol. 21 (31): 131-135 [摘要]( 52 HTML (1 KB)  PDF  (1340 KB)  ( 113 )

胡婷① 杨荣庆②

目的:研究血清细胞黏附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7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黏蛋白1(MuC1)水平。观察组接受标准化疗治疗,根据随访1年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中位数,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38)和预后不良组(n=38)。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细胞黏附分子水平与PFS的关系,并通过ROC曲线评估细胞黏附分子对患者预后情况的联合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sVCAM-1、sICAM-1、MuC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预后不良组PFS为(4.58±1.27)个月,预后良好组为(10.26±2.18)个月,Cox分析结果显示,sVCAM-1、sICAM-1、MuC1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且与PFS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细胞黏附分子对患者预后情况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诊断下曲线下面积达0.952。结论:血清sVCAM-1、sICAM-1、MuC1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达更高,且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2024 Vol. 21 (31): 136-141 [摘要]( 86 HTML (1 KB)  PDF  (9501 KB)  ( 16 )

王丽霞① 陈荣耀① 赵桃艳②

目的:探讨产妇入产房时宫口扩张情况对分娩产程及无痛分娩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妇入院时的宫口扩张程度分为观察组(6 cm≤宫口扩张<10 cm,n=38)和对照组(2 cm≤宫口扩张<6 cm,n=54),收集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BMI)、孕周、身高、体重等]、无痛分娩情况、分娩方式、产程进展(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临床干预情况(包括催产素、抗生素使用、人工破膜)。结果:观察组无痛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催产素、抗生素使用、人工破膜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产房时产妇宫口扩张6 cm及以上,可以减少过度的医疗干预和无痛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

2024 Vol. 21 (31): 141-144 [摘要]( 80 HTML (1 KB)  PDF  (1209 KB)  ( 40 )

医学综合
敖波① 钟钢② 宁燕③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ile duct tumor thrombi,HCCBDTT)与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的HCCBDTT患者46例和ICC患者54例进行研究。所有病例均作MRI及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MRI和CT征象,分析CT、MRI单独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CT显示,HCCBDTT组在动脉期影像中更常见高密度表现,而ICC组则主要为低密度(P<0.05)。HCCBDTT组有更高比例的均匀密度表现(P<0.05)。在增强模式方面,HCCBDTT组以快进快退为主,而ICC组则主要表现为慢进慢退(P<0.05)。MRI征象的T1WI常规增强扫描信号等征象差异显著,ICC组绝大多数是高信号,而HCCBDTT组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HCCBDTT组相较于ICC组有更高的均匀信号表现(P<0.05)。CT检查确诊HCCBDTT 38例,ICC 47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61%、87.04%、85.00%。MRI检查确诊HCCBDTT 40例,ICC 51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96%、94.44%、91.00%。CT联合MRI确诊HCCBDTT 45例,ICC 53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98.15%、98.00%,均高于单独CT、MRI检查。结论:CT联合MRI对HCCBDTT和ICC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较CT和MRI检查手段的单独应用更为精准。

2024 Vol. 21 (31): 145-150 [摘要]( 60 HTML (1 KB)  PDF  (1595 KB)  ( 95 )

徐小艳①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TRIM29蛋白、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细胞介素-37(IL-37)表达水平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联合诊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共纳入207例乳腺ID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ALNM进行分组,出现ALNM的11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未出现ALNM的9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2D-SWE评分和TRIM29、GDF-15、IL-37表达水平,进行乳腺IDC患者发生ALNM的危险因素分析。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及联合应用对ALNM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腋窝淋巴结2D-SW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L-3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RIM29、GDF-1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患者的ALNM诊断结果,ALNM作为应变量(是=1,否=0),将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2D-SWE评分、TRIM29、GDF-15和IL-37均是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对2D-SWE评分、TRIM29、GDF-15和IL-37水平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和比较,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达0.963。结论:2D-SWE评分、TRIM29、GDF-15和IL-37水平与并发ALNM密切相关,几项指标联合诊断ALNM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

2024 Vol. 21 (31): 150-154 [摘要]( 73 HTML (1 KB)  PDF  (3907 KB)  ( 59 )

李彩虹① 张兆辉① 彭晓静①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使用温针灸及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9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85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双盲抽签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4)。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肌痉挛程度、平衡功能、凝血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re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流减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状态、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痉挛程度和躯体平衡功能,同时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流减缓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2024 Vol. 21 (31): 155-159 [摘要]( 74 HTML (1 KB)  PDF  (1489 KB)  ( 92 )

李露①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糖类癌抗原125(CA125)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饶东信第五医院检验科收治的肺癌患者106例及肺良性疾病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均进行血清CYFRA21-1、NSE、CA125水平检测,并分析其在肺癌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组CYFRA21-1、NSE、CA125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YFRA21-1、NSE、CA125为检验变量,1=肺癌组、0=肺良性组为效应变量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CYFRA21-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95%CI(0.566,0.734);NSE的AUC为0.643,95%CI(0.567,0.718);CA125的AUC为0.612,95%CI(0.535,0.690);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83.02%,特异度为94.00%,准确度为88.35%;与金标准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768)。结论:在肺癌患者诊断中,通过联合应用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与CA125进行检验,能较为准确地对早期肺癌进行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4 Vol. 21 (31): 159-162 [摘要]( 78 HTML (1 KB)  PDF  (3823 KB)  ( 86 )

董杉杉① 肖利杰①

目的:研究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改善作用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2例BPPV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两组均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脑血流速度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治疗后BBS评分[(40.98±5.17)分]均高于对照组[80.39%、(36.95±5.03)分],VSI评分[(25.33±6.51)分]低于对照组[(28.98±7.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右椎动脉[(30.51±4.70)cm/s]、左椎动脉[(36.97±6.02)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1.42±6.01)cm/s]均高于对照组[(27.91±4.10)、(33.57±5.30)、(37.04±5.4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采取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眩晕症状和脑血流速度,促使患者的平衡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2024 Vol. 21 (31): 163-167 [摘要]( 73 HTML (1 KB)  PDF  (1518 KB)  ( 66 )

周昌华① 彭慧梅① 刘丽珍① 陈瑞华② 李云① 魏晓婷①

目的:探讨医护持续监测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视频脑电图进行检查,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医护持续监测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脑电图分析的伪差率、无效脑电图概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检查后脑电图分析的伪差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电极安放不当1例,患儿情绪不稳定7例,无效脑电图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出现患儿情绪不稳定2例,无效脑电图发生率为5.00%,研究组无效脑电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检查依从率(92.50%)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持续监测应用于癫痫患儿,能有效降低患儿脑电图分析的伪差率,提高检查依从性,能有效降低无效脑电图发生率。

2024 Vol. 21 (31): 167-170 [摘要]( 70 HTML (1 KB)  PDF  (1247 KB)  ( 63 )

熊叶野① 徐海青① 邹琦②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阴道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丰城市中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后疑似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00例,其中5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作超声组,48例行MRI扫描检查作MRI组,比较两组成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组诊断敏感度(71.79%比97.06%)、准确度(71.15%比93.75%)和诊断时间[(32.75±5.64)min比(63.29±7.95)min]均低于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特异度(69.23%比92.86%)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卵黄囊、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检出率均高于MRI组,妊娠囊内出血、宫腔积血和局部瘢痕浸润检出率均低于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妊娠囊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中诊断价值高于阴道超声,在显示妊娠囊内出血、宫腔积血和局部瘢痕浸润方面具有优势,但阴道超声检测便捷,适用于早期筛查。

2024 Vol. 21 (31): 171-175 [摘要]( 79 HTML (1 KB)  PDF  (4983 KB)  ( 88 )

张媚琰① 顾屏② 李婷婷①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例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和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原发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调查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发生组,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作为未发生组,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组研究对比,通过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发生输血反应患者有7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0%,其中发热反应22例,过敏反应43例,胸闷4例,其他5例;两组性别、年龄、血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输血史、原发血液疾病史、过敏史比例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史、过敏史、原发血液疾病史是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热、过敏反应是原发血液疾病患者主要且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史、原发血液疾病史及过敏史是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因素。

2024 Vol. 21 (31): 175-178 [摘要]( 78 HTML (1 KB)  PDF  (1277 KB)  ( 126 )

王艳① 陈亦男① 徐淑琴②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外周血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MHD的15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截至2023年12月,根据患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H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对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分别120、37例。死亡组透析时间长于存活组,铁蛋白、磷均高于存活组,血红蛋白、白蛋白、钙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铁蛋白(OR=2.282,P=0.014)和磷(OR=2.075,P=0.023)水平升高均为影响MHD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而血红蛋白(OR=0.969,P=0.030)、白蛋白(OR=0.848,P=0.007)、钙(OR=0.148,P=0.041)水平升高均为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对MHD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65,预测效能较好。根据ROC曲线得出的cut-off值分别为479.09 μg/L、113.95 g/L、39.38 g/L、2.24 mmol/L和1.59 mmol/L。结论:外周血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钙磷代谢指标检测可以用于评估MHD患者预后,是影响MH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 Vol. 21 (31): 179-183 [摘要]( 84 HTML (1 KB)  PDF  (11492 KB)  ( 3 )

综  述
张璇① 熊桃① 李海伦① 王焕慧① 邵翠杰②

肝癌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治疗选择有限,预后不佳。疼痛是肝癌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尤其在晚期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效控制疼痛可以减轻折磨,甚至延长生存时间。然而,治疗肝癌疼痛对医生和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临床挑战。目前临床上常用西药进行止痛,但这些药物通常会带来毒副作用。近年来,中医外治、电刺激、免疫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肝癌疼痛治疗的新选择。本文将综述肝癌疼痛治疗的最新进展。

2024 Vol. 21 (31): 184-188 [摘要]( 77 HTML (1 KB)  PDF  (1530 KB)  ( 182 )

京ICP备200232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9
版权所有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