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E-MRI早期强化率与ADC值、BPE的多参数模型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王伟明① 周鹏① 朱正欣①
①上饶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西 上饶 334000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parameter Model Based on DCE-MRI Early Enhancement Rate and ADC Value, BPE on Molecular Typing of Breast Cancer
WANG Weiming, ZHOU Peng, ZHU Zhengxin
First-author's address: Imaging Department, 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Shangrao 334000, China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早期强化率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背景实质强化(BPE)的多参数模型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于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0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三阴性(TN),比较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癌灶早期强化率、ADC值及癌灶同侧/对侧BPE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早期强化率、ADC值、BPE多参数联合模型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证实,103例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分布为Luminal A型12例(11.65%)、Luminal B型53例(51.46%)、HER2阳性16例(15.53%)、TN 22例(21.36%);TN不均匀强化比例显著低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环形强化比例高于Luminal B型、HER2阳性(P <0.05);TN早期强化率均高于其他三型,HER2阳性早期强化率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P <0.05);TN ADC值显著低于其他三型(P <0.05);TN病灶中度至显著强化占比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P <0.05);早期强化率、ADC值、BPE多参数模型对于Luminal A型的AUC为0.835[95%CI(0.753,0.917)](P <0.001),对于Luminal A型+B型的AUC为0.962[95%CI(0.929,0.995)](P <0.001),对于TN的AUC为0.994[95%CI(0.984,1.000)](P <0.001)。结论:基于DCE-MRI早期强化率、ADC值及BPE构建的多参数模型,对于TN具有较高鉴别效能,可为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无创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参考。
关键词 :
乳腺癌 ,
分子分型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
早期强化率 ,
表观弥散系数
收稿日期: 2025-05-22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上饶市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20242CZDX28)
[1]
周伟萍① 李丹① 陈枫① 刘丽丹① 刘彩丽①. 手功能锻炼操联合扶阳罐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5): 85-90.
[2]
马丁丁① 石鑫① 左宏波① 蒋轶① 王志①. 阿托伐他汀协同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10-14.
[3]
黄晴①. 支持性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3): 88-92.
[4]
王菡蕊芝①② 刘志娟①② 曾伟①② 杨颖①② 李莉①. 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应用进展*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3): 179-183.
[5]
李为之① 张群贵① 黄立① 赖剑平① 丁金泉① 刘历鹏② 吴伟伟②. 基于VMAT技术下自适应补偿膜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 1-5.
[6]
乐迎春① 高建红① 虞晓琴②. 乳腺癌术后患者身体意象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4): 141-144.
[7]
何婕① 陈喜裕① 莫丹① 唐赛① 邓敏军① 冯静① 李新宁①. 带蒂大网膜在乳腺癌重建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3): 6-10.
[8]
刘小英①. 曲妥珠单抗+紫杉醇与表柔比星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3): 16-20.
[9]
刘辉① 吕丽琼① 成名① 高惠①. 单孔法腔镜保乳术和开放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3): 27-31.
[10]
范雪娇① 吴涛① 袁冶②. 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1): 184-188.
[11]
章想想① 骆学新②. 乳腺癌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1): 166-170.
[12]
翁四明① 熊建华① 孙晓伟①. FOXC1和SOX10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 139-143.
[13]
沈丽丽①. 乳腺癌患者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8): 152-156.
[14]
罗军① 彭积院① 潘铃娟①. 亮丙瑞林对ER阳性绝经前乳腺癌化疗患者卵巢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7): 123-126.
[15]
魏晓岑①. 乳腺癌患者化疗呕吐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6): 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