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组人群Hcy、NT-proBN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最佳切点值探讨*
章玥① 朱正宝② 姚维② 刘思梅①
①萍乡市安源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西 萍乡 337000 ②萍乡市湘东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西 萍乡 337016
Exploration of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s of Hcy and NT-proBNP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ZHANG Yue, ZHU Zhengbao, YAO Wei, LIU Simei
First-author's address: Clinical Laboratory, Pingxiang City Anyu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ingxiang 337000,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人群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最佳切点值。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于萍乡市安源区人民医院、萍乡市湘东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入院时Hcy、NT-proBNP检测数据,随后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按照年龄分层分别进行预后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Hcy、NT-proBNP预测不同年龄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最佳切点值。结果: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预后良好组为62例(62.00%),预后不良组为38例(38.00%)。<65岁组共47例,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12例;≥65岁组53例,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26例。在<65岁组、≥65岁组两个年龄分层患者中,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脑缺血类型、高血压史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预后不良组Hcy、NT-proBN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65岁组、≥65岁组两个年龄分层患者中,年龄、Hcy及NT-proBNP水平均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NT-proBNP预测<65岁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27.56 μmol/L、634.95 pg/mL,均高于≥65岁组的21.87 μmol/L、580.22 pg/mL,且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Hcy、NT-proBNP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中青年患者预测预后的最佳切点值高于老年人群,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年龄分层进行个体化监测。
关键词 :
缺血性脑卒中 ,
同型半胱氨酸 ,
N末端脑钠肽前体 ,
最佳切点值
收稿日期: 2025-03-19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萍乡市科技计划项目(2024PY192)
[1]
徐珊珊① 曲凯① 曹镇洋① 聂鑫① 申冬①.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9): 19-22.
[2]
黄娜纯子① 江艳②.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9): 160-165.
[3]
黄美松①.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8): 6-10.
[4]
罗婷婷① 陈婷① 李苹① 乐华辉②. Hcy、Fib、NSE、SAA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意义*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8): 161-165.
[5]
罗艺珍① 仇继峰① 黄林妮①. 结直肠息肉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6): 108-111.
[6]
甘可① 陈丹① 温振宇①. 注射用血栓通联合热敏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3): 35-38.
[7]
孙霄①. 复方脑肽节苷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6): 43-47.
[8]
张超凡① 乐文鹏① 张光明① 洪欣① 万晨浩①. 3D-ASL联合T2FLAIR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6): 152-156.
[9]
汤池① 高斌① 王文雅①. 清脑通脉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5): 119-124.
[10]
成诚① 潘玲②. 血清NT-proBNP、sCD14、SA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4): 145-149.
[11]
郭翠萍① 付丽琴② 叶锦华②.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hs-CRP、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3): 36-40.
[12]
周楠楠①. 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3): 21-26.
[13]
金玲① 周昊①.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2): 131-135.
[14]
吴蕾①. ICU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8): 161-164.
[15]
李纪煌① 范夏女① 杨洪亮② 江乾①. MRI联合CysC、BNP对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4): 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