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阎光辉① 卜庆丰① 张杰① 郭丽丽① 
					 
															
					①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 广东 阳春 529600  
										
						 
   										
    					Diagnostic Value of 3.0T Magnetic Resonance Dynamic Enhanced Scan and Ultrasonography in Different Molecule Subtypes of Breast Carcinoma  
  					  					  					
						YAN Guanghui, BU Qingfeng, ZHANG Jie, GUO Lili 
					 
															
						First-author's address: Yangchun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Yangchun 529600,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经磁共振和超声检查的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不同分子亚型将患者分为三阴性组(n=6)、HER2阳性组(n=12)和Luminal组(n=42),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三组强化、强化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R2阳性组、Luminal组强化方式以肿块为主,占比均高于三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阴性组病灶均匀强化率显著高于HER2阳性组、Lumin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阴性组形态规则率、边缘规整率、后方回声增强率均显著高于HER2阳性组、Lumin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病灶在3.0T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下具有不同的强化方式及病灶强化特征,在超声下具有不同的形态、边缘、回声,结合上述特征差异对临床鉴别诊断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
																																																																磁共振动态增强 , 
																																																																	超声检查 , 
																																																																	分子亚型 , 
																																																																	乳腺癌  
																																  
															 
																												
														
														
															
															    																	收稿日期:  2023-01-30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阳江市医疗卫生类科技计划项目(SF2022009) 
																											    																											
													
												 
												
												
												
													
														
															
																
																																																																																																										
																					[1] 
																					傅静芬①. 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HER2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 
																					林舒琴① 赵雪枝① 周国香①. ACE-star模型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3] 
																					韩海云①.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李晓梅①. 动静结合心理疏导模式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5] 
																					李明英① 胡翠① 胡小芳①. 乳腺癌术后患者身体意象与心理困扰的相关性  
																				 
																																																																																																																																																
																					[6] 
																					易坤① 彭志雄② 谢君①. 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研究  
																				 
																																																																																																																																																
																					[7] 
																					易琼① 钱红燕① 杨燕光① 王向前① 袁小鹏① 王锋① 朱琪伟①. 大分割模式下FIF-IMRT和IMRT技术治疗左侧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剂量学参数比较*  
																				 
																																																																																																																																																
																					[8] 
																					傅爱荣① 江美芳① 余滕骅① 罗庆丰①.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何祥宇① 金荣仲①. 基因治疗用于乳腺癌的研究现状*  
																				 
																																																																																																																																																
																					[10] 
																					王鑫① 徐枫① 姜阳② 王志超① 林洋① 高佳③.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所致的放射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11] 
																					汪金镇①.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对比  
																				 
																																																																																																																																																
																					[12] 
																					钟清华① 孙聪玲① 李婵①.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十字型引流管预防术区脂肪液化效果的临床研究*  
																				 
																																																																																																																																																
																					[13] 
																					沈辉①. 乳腺超声检查与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14] 
																					刘健① 王沐廷②. 细胞周期蛋白D1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15] 
																					何晓琴① 钟晓红① 张君①. 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