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平扫联合DWI技术检查子宫颈癌的价值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骆丽华① 
					 
															
					①江西省宜春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Study on the Value of MRI Plain Scan Combined with DWI in Cervical Cancer Detec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ical Features  
  					  					  					
						LUO Lihua 
					 
															
						First-author's addres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 Yichun 336000, China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子宫颈癌进行检查的临床价值及与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2年1月在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疑似子宫颈癌患者,给予MRI平扫和DWI技术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MRI平扫单独检查和联合DWI技术检查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ADC值,对MRI平扫联合DWI技术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学诊断104例患者中90例患子宫颈癌,14例未患子宫颈癌。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发现,MRI联合DWI检查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均高于MRI单独检查,漏诊率低于MRI单独检查(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误诊率、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和转移情况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组织类型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和转移情况与ADC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MRI平扫联合DWI技术检查在子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发生,且MRI平扫联合DWI技术检查计算得出的ADC值可作为临床分期和肿瘤转移情况评估参考数值,为子宫颈癌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有效数据。 
																										     
													    
													    	
															 
														 
												  		
															关键词  :
																																																																子宫颈癌 , 
																																																																	磁共振成像 , 
																																																																	扩散加权成像 , 
																																																																	病理特征  
																																  
															 
																												
														
														
															
															    																	收稿日期:  2022-10-26
															    															        
															    															    															 
														 
														 																											    																											
													
												 
												
												
												
													
														
															
																
																																																																																																										
																					[1] 
																					蒙兆珉①② 黄灵①. 颞叶癫痫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  
																				 
																																																																																																																																																
																					[2] 
																					齐威① 袁慎慎① 王重阳①. 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  
																				 
																																																																																																																																																
																					[3] 
																					曾劼①. 胃癌组织DRP1、TFF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  
																				 
																																																																																																																																																
																					[4] 
																					周星辉①. 高场强MRI与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5] 
																					晁小云① 陈捷① 陈丽萍① 喻聪① 李琳① 陶荔① 刘红霞①. PHV在新生儿高碳酸血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6] 
																					陈健① 宋智① 曾冰欣① 简昊① 段细龙① 周仁辉① 黄云① 曾文琴①. 磁共振成像3D序列与CT诊断腰椎关节突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  
																				 
																																																																																																																																																
																					[7] 
																					王新达① 林钱森①.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中重度OSAHS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8] 
																					胡金花①. 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子宫颈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血清SCC-Ag、CEA水平的影响  
																				 
																																																																																																																																																
																					[9] 
																					冯媛①. 南昌市子宫颈癌疑似病例检查结果及其发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0] 
																					陈敏洋①. 结直肠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1] 
																					傅爱荣① 江美芳① 余滕骅① 罗庆丰①.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王莉莉①. 膀胱癌组织中脂肪酸结合蛋白6、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13] 
																					谭真① 孙建②. 子宫颈癌病理分级与微血管密度、Yes相关蛋白1的相关性研究  
																				 
																																																																																																																																																
																					[14] 
																					刘丹丹① 孙健① 邬剑①. 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E6/E7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15] 
																					孙金磊① 王振常②. 上颌窦肿块的影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