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上颌窦肿块的影像学分析 |  
					| ①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  |  
    					| Imaging Analysis of Maxillary Sinus Tumors |  
						|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Beijing 100043,China |  
					
						| 
								
									| 
											
                        					 
												
													
													    |  |  
													    | 摘要 目的:探讨上颌窦占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9 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窦肿块的CT 及MRI 表现。结果:内翻乳头状瘤25 例均与鼻腔内肿块相连。CT:72.7%表现为中等软组织密度,13.6% 可见钙化,邻近骨质72.7% 受压变形,45.5% 骨质吸收,18.2% 骨质破坏。MRI: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 为等或高信号,信号较混杂,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3.3% 呈“脑回状”强化。出血坏死性息肉6 例,均位于上颌窦囟门部,呈分叶状。CT:密度不均匀。MRI:T1WI 呈略低信号,T2WI 中央区呈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影。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鳞状细胞癌23 例,表现为上颌窦内肿块沿窦壁向外浸润性增厚或形成不规则肿块。CT:52.4% 密度不均匀,4.8% 可见钙化,均伴有窦壁骨质破坏,其中82.4% 可见内壁骨质破坏。MRI:T1WI 等信号,T2WI 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多不均匀强化。腺样囊性癌9 例,CT:57.1% 密度不均匀,MRI:T1WI 呈低、等或稍高信号,T2WI 表现为高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他少见肿块亦各有特点。结论:CT 能够显示骨质改变,对判断良恶性有重要价值;MRI 能够显示肿块的病理特征及其周围受累结构的改变,对其定性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指导意义;二者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  |  
															| 关键词 :
																																																																上颌窦, 
																																																																	X 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  |  
															| 通讯作者:
																孙金磊 |  
													
														
															| 
																																																																																																										
																					| [1] | 段咏华① 李俊① 程凤云① 潘亮① 吴道文①. Bio-Oss骨粉联合CGF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上颌窦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50-53. |  
																					| [2] | 蒙兆珉①② 黄灵①. 颞叶癫痫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5): 171-175. |  
																					| [3] | 齐威① 袁慎慎① 王重阳①. 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4): 156-159. |  
																					| [4] | 周星辉①. 高场强MRI与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132-135. |  
																					| [5] | 晁小云① 陈捷① 陈丽萍① 喻聪① 李琳① 陶荔① 刘红霞①. PHV在新生儿高碳酸血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132-137. |  
																					| [6] | 陈健① 宋智① 曾冰欣① 简昊① 段细龙① 周仁辉① 黄云① 曾文琴①. 磁共振成像3D序列与CT诊断腰椎关节突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 91-96. |  
																					| [7] | 王新达① 林钱森①.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中重度OSAHS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9): 11-15. |  
																					| [8] | 骆丽华①. MRI平扫联合DWI技术检查子宫颈癌的价值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1): 95-99. |  
																					| [9] | 詹善强① 倪宝良① 胡伟② 李春莉① 刘刚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CT测量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2(29): 1-5. |  
																					| [10] | 陈建平① 武洪林① 高永炳① 吴小松① 李红尧①. 双能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8): 133-135. |  
																					| [11] | 崔军① 孟波② 张丽① 刘学恒① 贾黎①. 上颌窦内提升植入Ankylos种植体但未植入骨粉的临床CBCT评价*[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5): 1-3. |  
																					| [12] | 杨建松①. 平山病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1): 113-116. |  
																					| [13] | 黄越① 徐学权① 邱丽芹①. 基于iCT的冠状动脉左主干长度的测量及分型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 35-37. |  
																					| [14] | 谢强① 雷海花① 丁淑敏① 陈绍琼①. 甲状腺结节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04): 109-112. |  
																					| [15] | 杨帆① 田新立① 肖正远①. 256层螺旋CT灌注扫描在肝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03): 53-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