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fh和Treg的表达及意义*
颜静秀① 吴云① 郑林① 沈佳坤①
①上饶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江西 上饶 334000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fh and Treg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YAN Jingxiu, WU Yun, ZHENG Lin, SHEN Jiakun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Shangrao 334000,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4年8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诊断确诊者作为初诊组(64例),复发者作为复发组(16例),选取同期院内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联合免疫球蛋白输注。比较初诊组、复发组患者临床疗效、Treg、Tfh水平及Tfh/Treg比值,并比较治疗总有效者、健康体检人群的Treg、Tfh水平及Tfh/Treg比值。结果:初诊组与复发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初诊组与复发组Treg、Tfh水平及Tfh/Treg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0例ITP患者中治疗总有效者57例作为治疗有效组,治疗有效组与对照组Treg、Tfh水平及Tfh/Treg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诊与复发的IT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当,治疗有效后患者外周血Tfh水平、Tfh/Treg比值及Treg与健康体检人群相当,临床可通过持续监测Treg、Tfh水平及Tfh/Treg比值,调整治疗方案,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关键词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外周血 ,
调节性T细胞 ,
滤泡辅助性T细胞 ,
表达
收稿日期: 2024-12-03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202312291)
[1]
官喜红① 江心怡① 杨文斌① 王毅②. 鹰潭市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3): 161-165.
[2]
高阳① 郭启军① 洪俊谋① 范岳锋①.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对糖尿病下肢ASO伴足坏疽患者髂外动脉及股浅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2): 119-123.
[3]
张彦卿① 徐学振①. 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术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高危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5): 18-22.
[4]
卢万丽① 梁金珊① 杨露①. 共情表达模式联合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不孕患者生活质量、心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7): 93-97.
[5]
沈勤① 王千① 孙炳霞①. 维生素D辅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7): 24-27.
[6]
温辉① 曹骏② 陈吉祥③ 张广彪②.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RANTES、MIP-1α的动态表达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4): 123-127.
[7]
汪继辉① 徐德安②.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8): 54-58.
[8]
李福原①② 张渝①② 黄柳焕①② 陶丽菊②.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76-181.
[9]
曾多① 王晓梅① 李正国① 赵丽①.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4): 19-23.
[10]
熊耀珍① 周一男① 何丽美①. 不同丙种球蛋白用药剂量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效果及对血清FOXP3、sCD40L表达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9): 150-154.
[11]
杨红梅① 王学哲②. 硝酸镓对卵巢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7): 25-27.
[12]
袁兆红① 尤玉慧① 姜秀芳① 王瑜① 李庆宜②. 小儿肺咳合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血清IgE及外周血EOS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8): 58-61.
[13]
李永富① 冯星②.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表达的变化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0):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