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 |
高少鸽① 侍永伟① 沈骏① 赵云① 王继升① 周仁华① |
①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
|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ual Dizziness afte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GAO Shaoge, SHI Yongwei, SHEN Jun, ZHAO Yun, WANG Jisheng, ZHOU Renhua |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aizhou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Taizhou 225300, China |
|
摘要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6月—2024年7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BPPV复位成功患者。所有患者在复位治疗后的24 h内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发病时长、受累半规管、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生化指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钙)。随访1周,根据是否存在残余头晕症状分为头晕组(n=49)和非头晕组(n=5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对残余头晕的影响。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钙预测残余头晕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DHI躯体(DHI-P)、发病时长、受累半规管、HADS焦虑(HA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组DHI总分、DHI情绪(DHI-E)、DHI功能(DHI-F)、HADS抑郁(HADS-D)评分高于非头晕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钙低于非头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HI-E、DHI-F、HADS-D评分是残余头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钙是残余头晕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预测残余头晕的AUC为0.717[95%CI(0.620,0.815)],最佳截断值为21.220 ng/mL,敏感度49.0%,特异度85.5%(P<0.001);血清钙的AUC为0.668[95%CI(0.562,0.774)],最佳截断值为2.255 mmol/L,敏感度67.3%,特异度63.6%(P=0.003)。结论: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的残余头晕症状与DHI评分、抑郁、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血清钙水平密切相关,DHI-E、DHI-F、HADS-D评分是残余头晕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钙是残余头晕发生的保护因素,定期监测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残余头晕高风险患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
关键词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抑郁,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血清钙
|
收稿日期: 2025-06-25
|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泰州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SSF20220143) |
[1] |
李伟①.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HAMD、BRMS、SDSS评分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142-146. |
[2] |
曹晓① 牛淑芳①. 产后抑郁治疗及新兴疗法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159-164. |
[3] |
苏思思① 刘佳① 林帅① 王大龙①. 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184-188. |
[4] |
刘冬① 艾荣昌① 宋爽① 乐守江①. 优势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心理韧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6): 158-162. |
[5] |
王幼奇① 周文琼② 何绍林③ 颜湘玉④. 低频经颅磁刺激在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52-56. |
[6] |
张雷鸣① 邹学良② 汪敏涛① 鲍成①. 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72-76. |
[7] |
陈梦园① 潘雅文① 支英豪①. 中医导引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169-173. |
[8] |
蔡磊①. 纽曼系统指导下的评判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3): 93-97. |
[9] |
周准① 谢风② 付杰① 张爱莲①. 脑梗死后抑郁患者Hp感染、外周血炎症指标变化及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4): 106-111. |
[10] |
李德馨①.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4): 164-167. |
[11] |
刘新章① 江连① 翟绍征① 汤梅容②. 改良森田疗法联合度洛西汀、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1): 45-49. |
[12] |
瞿颖莹① 陆丹① 徐妍①. 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0): 112-115. |
[13] |
陈思怡① 顾俊颖① 邝艳梅①.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0): 137-140. |
[14] |
薛茜①. 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9): 108-111. |
[15] |
万小丽① 冷曼君② 张萍萍① 周林英① 吴磊③. 绘画疗法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8): 92-9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