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炔诺酮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  
					| ①广东省深圳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12 |  
						|  |  
    					|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Norethindrone Combined Hysteroscopic Endometrial Polyps Resection in theTreatment of Uterine Endometrial Polyps |  
						|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 518112,China |  
					
						| 
								
									| 
											
                        					 
												
													
													    |  |  
													    | 摘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联合炔诺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疗效,为EP 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TCRP 治疗,观察组在TCRP 治疗后连续服用炔诺酮3 个月,每次30~40 mg,每8 小时服一次,共 22 d/ 月。所有患者随访1 年,比较两组月经改善率和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随访1 年,观察组月经正常37 例(92.5%)、复发1 例(2.5%)。观察组月经改善率和EP 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7.924、8.126,P<0.05)。结论:TCRP 联合炔诺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改善因子宫内膜息肉所致的月经紊乱,同时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  
															| 关键词 :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切除术, 
																																																																	炔诺酮, 
																																																																	月经改善率 |  
															|  |  
															| 通讯作者:
																王瑞 |  
													
														
															| 
																																																																																																										
																					| [1] | 宋翠①. 宫腔镜手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75-78. |  
																					| [2] | 花晓菁① 冯钰玲①. 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效果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5): 50-54. |  
																					| [3] | 李颖颖① 王媛媛① 任惺惺① 高雅① 常丰华① 封全灵①. 丹鳖胶囊、少腹逐瘀颗粒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超声下子宫内膜回声不均的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81-85. |  
																					| [4] | 郭晨① 汪利群① 罗燕①. 门诊局麻下宫腔镜冷刀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 60-64. |  
																					| [5] | 朴曙花① 冯文宵① 李艳霞①.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8): 136-139. |  
																					| [6] | 杨俊① 江平①.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出血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1): 155-1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