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与传染链的关联及潜在作用* |
黄贺吟① 田康林① 马锋振② |
①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 山东 滨州 256603 ②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 滨州 256603 |
|
Association and Potential Rol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Biofilms and Transmission Chain |
HUANG Heyin, TIAN Kanglin, MA Fengzhen |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General Medicine,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Binzhou 256603, China |
|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传播途径是影响人群感染Hp流行病学特征的关键因素,Hp的生物膜形成对感染持续性和传播效率至关重要。Hp生物膜作为一种复杂微生物聚集体,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聚集、生长和分裂。Hp生物膜与口-口、粪-口及其他传播途径相关联,其潜在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黏附能力促进Hp定植和生存、协助Hp对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及通过聚集提升生存和传播能力。
|
|
关键词 :
幽门螺杆菌,
生物膜,
传播途径
|
收稿日期: 2024-10-15
|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山东省医务系统职工科技创新计划项目(SDYWZGKCJH2022028) |
[1] |
曾慧芬① 廖惠平① 刘晓① 杨子东①. 四联方案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5): 57-61. |
[2] |
田康林① 黄贺吟① 马锋振②. 口腔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传播中的地位及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0): 177-182. |
[3] |
杨群① 陈丽芳② 涂玉华③ 吴金娇④.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效果及对患者胃黏膜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9): 6-9. |
[4] |
姚芳斌① 李苹① 邓世华① 涂思佳①. 胃功能三项指标、CA72-4在Hp阳性体检者胃部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2): 115-118. |
[5] |
伍沁芳① 杨晓薇① 成诚①. 摩罗丹+改良四联序贯疗法在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2): 9-13. |
[6] |
罗春桃① 孙俪铭① 岑朝②. 不同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现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8): 165-169. |
[7] |
李云鹏① 张园① 丁永年①. 胃泌素与胃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6): 176-179. |
[8] |
夏丹① 阿不来提·艾则孜②. 血脂异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4): 183-188. |
[9] |
汪宁① 谢庆芝①.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2): 184-188. |
[10] |
黄惠文① 王华秀① 李夏薇① 陈丽玲①. 四联疗法和高剂量二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复发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6): 141-144. |
[11] |
李慧娟①. sLAG-3、PGR联合Hp抗体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6): 173-177. |
[12] |
田萌①.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5): 42-46. |
[13] |
曾福生①. 替普瑞酮改良四联疗法对Hp毒力基因与HGF/c-Met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3): 23-27. |
[14] |
彭学铭① 吴霞②. 慢性胃炎Hp感染患者白光内镜、窄带成像、京都胃炎评分的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6): 170-174. |
[15] |
黄海华① 詹先峰① 胡永生②. 高剂量双联疗法联合甘海胃康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4): 91-9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