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E/e'在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 唐钟祥① 朱智勇① 张燕华① 张元① 曾韵怡① |  
					| ①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 佛山 528200 |  
						|  |  
    					| Diagnostic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Combined with E/e' for Sepsis 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 |  
						| TANG Zhongxiang, ZHU Zhiyong, ZHANG Yanhua, ZHANG Yuan, ZENG Yunyi |  
						| First-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shan 528200, China |  
					
						| 
								
									| 
											
                        					 
												
													
													    |  |  
													    |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联合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e')在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SI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出现SIMD将其分为SIMD组57例和非SIMD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45例健康体检者(health control,HC)纳入HC组,均接受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SIMD组、非SIMD组和H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E/e'和左心室总体纵向应变(LVGLS)、左心室总体圆应变(LVGCS)、左心室总体径向应变(LVGRS)和左心室总体面积应变(LVGAS);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3D-STI、E/e'及联合检查诊断脓毒症SIMD的价值。结果:SIMD组、非SIMD的LVEDV、LVESV及E/e'均高于HC组,LVEF均低于HC组(P<0.05);SIMD组LVEDV、LVESV和E/e'均明显高于非SIMD组,LVEF明显低于非SIMD组(P<0.05);SIMD组、非SIMD组和HC组LVGLS、LVGCS、LVGRS和LVGAS等3D-STI指标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D组LVGLS、LVGCS、LVGRS和LVGAS绝对值均明显低于非SIMD组和HC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3D-STI参数联合E/e'诊断脓毒症SIMD的AUC为0.9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75.80%。结论:3D-STI联合E/e'可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左室舒缩功能,对脓毒症SIM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  
															| 关键词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 
																																																																	脓毒症, 
																																																																	心肌功能障碍 |  
															| 收稿日期: 2022-10-24 |  
															|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2019年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1920001000854) |  
													
														
															| 
																																																																																																										
																					| [1] | 杨光文① 罗洪星① 胡宇① 李国槟①. 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149-152. |  
																					| [2] | 张洪光① 邱建清① 郝佳慧① 袁莹①. 肠道菌群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178-182. |  
																					| [3] | 马国英① 鹿岑丹① 王艳① 蒋冬莎① 伍铭艳①. 不同时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及临床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9-23. |  
																					| [4] | 王超① 姜阳① 杨欣①. 超声心动图联合Tei指数对脓毒症预后评估价值及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16-120. |  
																					| [5] | 廖泽美① 涂学平① 马超①. 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肺损伤指标及微循环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5-10. |  
																					| [6] | 陈丽君①② 瞿嵘②. 降钙素原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脓毒症28 d死亡预测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 116-119. |  
																					| [7] | 利君① 张智明① 刘伟剑① 黄飞平①. 乳酸水平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在评估脓毒症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9): 39-41. |  
																					| [8] | 钟丽红① 黄庆芬①. 血液灌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炎症因子的疗效及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6): 100-102. |  
																					| [9] | 张宪华① 王滨①.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5): 7-9. |  
																					| [10] | 解长飞① 陶运明②. 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作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0): 4-5. |  
																					| [11] | 李国吾① 武玉荣①. 脓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05): 19-2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