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 |  
						| 刘宇凯① 刘琦① 马聪② 王竹青① 刘周阳① 孙媛① |  
					| ①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北京 102208 ②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  
						|  |  
    					|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i 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B-lymphocyte Leukemia |  
						| LIU Yukai, LIU Qi, MA Cong, WANG Zhuqing, LIU Zhouyang, SUN Yuan |  
						| First-author's address: Beijing Jingdu Children's Hospital, Beijing 102208, China |  
					
						| 
								
									| 
											
                        					 
												
													
													    |  |  
													    | 摘要 目的:探讨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细胞)治疗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7月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复发B-ALL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用阿糖胞苷、泼尼松联合VDLD(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培门冬酶、伊达比星)诱导治疗的35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CD19-CAR-T细胞治疗的35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近期疗效评估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以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相关症状为主,32例发热,1例低血压,1例神经毒性;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以造血功能受抑、感染为主,3例肝脏毒副反应,2例神经毒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9-CAR-T细胞治疗复发B-ALL患儿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复发所致TNF-α、IL-6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类型以CRS相关症状为主,临床应用需警惕神经毒性与其他严重副作用。 |  |  
															| 关键词 :
																																																																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疗法, 
																																																																	复发 |  
															| 收稿日期: 2022-12-09 |  
													
														
															| 
																																																																																																										
																					| [1] | 梁凤桑① 张华①② 陶运秀①. 进展期及复发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176-180. |  
																					| [2] | 陈爱芳① 徐静① 陈东① 郭丹丹① 廖婧①.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三才封髓丹组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160-164. |  
																					| [3] | 鄢少聪①?应学明②?汪茜①?赵建华①. PD-1/PD-L1抑制剂联合洛铂腹腔灌注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51-55. |  
																					| [4] | 胡金花①. 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子宫颈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血清SCC-Ag、CEA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9): 61-64. |  
																					| [5] | 袁玉影① 薛如梅① 温哲玲① 张冬梅①. 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因素病因及诊疗[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8): 170-173. |  
																					| [6] | 姚钧① 孙小兵① 陈昌英①. 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再程放疗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2(29): 83-86. |  
																					| [7] | 张颖① 刘艳霞① 李灵燕① 李留霞① 赵倩①. 血浆骨桥蛋白水平变化对宫颈癌复发预测的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6): 44-46. |  
																					| [8] | 周伟莲①. 不同护理方式对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6): 93-96. |  
																					| [9] | 叶静① 王东① 梁伟娟① 孙蕊① 唐静①. 18F-FDG 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7): 136-139. |  
																					| [10] | 胡伟① 王丽丽①.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疗效[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8): 152-153. |  
																					| [11] | 钟小敏①. 复发性流产与宫颈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5): 130-132. |  
																					| [12] | 钟志辉① 莫伟峰① 梁健涛① 叶雪莲①. 髂耻束和凹间韧带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2): 59-61. |  
																					| [13] | 杜晓丽①.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4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1): 131-1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