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地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病原学临床研究  
  					  										
						毛高峰① 
					 
															
					①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 江西 上饶 334000  
										
						 
   										
    					Clinical Study on Etiology of School-age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in Shangrao Area  
  					  					  					
						MAO Gaofeng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Shangrao 334000, China    
									
				
				
					
						
							
								
									
										
											
                        					 
												
													
													    
													    	
									 
								 
								
																										
													    
													    		                            						                            																	    摘要  目的:探究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细菌、病毒病原学临床特点,旨在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合理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为对象,由迪安检测中心进行病原菌、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人腺病毒等)的病原学检测,同时结合患儿疾病信息进行病原谱流行规律分析。结果: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季节等分布特征,2例同时感染细菌与病毒,细菌感染率为56.52%,略高于病毒感染的43.48%。细菌类型以沙门菌(35.9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8.21%)为主,病毒感染类型以轮状病毒(46.67%)、诺如病毒(23.33%)较常见,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类型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于71.00%,且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率高于78.00%,此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性均为45.45%。结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常见感染源为细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和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为主),学龄期急性腹泻无明显的流行特征,临床需积极监测患儿病原学特点,对于合理用药和病情控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
																																																																急性腹泻 , 
																																																																	学龄期 , 
																																																																	细菌 , 
																																																																	病毒 , 
																																																																	病原学  
																																  
															 
																												
														
														
															
															    																	收稿日期:  2022-11-01
															    															        
															    															    															 
														 
														 																											    																											
													
												 
												
												
												
													
														
															
																
																																																																																																										
																					[1] 
																					袁航① 徐烨① 张艳清①. 外周血LMR、SAA水平诊断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价值  
																				 
																																																																																																																																																
																					[2] 
																					倪威① 黄雅玲① 杨秋虾①. 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3] 
																					阮连国① 文丹宁① 洪可① 余婷① 张丽① 谢学磊① 陈南山① 黄正辉① 黄朝林①. 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湿热蕴肺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开放式临床研究  
																				 
																																																																																																																																																
																					[4] 
																					杨军杰①② 钟炎平② 毛静② 刘鑫华② 李姗②③ 刘园园②④ 雷旭② 雷飞飞② 雷雨②⑤ 郭鹏② 胡波①② 刘志新② 谭华炳①②.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细胞再生的影响*  
																				 
																																																																																																																																																
																					[5] 
																					霍宝锋① 吴显劲② 张天弼① 刘智敏① 张国英① 林奕斌① 王莉娟① 梁海燕① 向庆林①. 2021-2022年1月韶关市献血人群中血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6] 
																					蔡丽平① 朱李登① 黄庆凤①. 血常规、血清SAA、PCT在发热患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7] 
																					袁航① 徐烨① 黄波①.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  
																				 
																																																																																																																																																
																					[8] 
																					韦伊尔① 冼乐武① 符基定①. 老年肺癌患者行胸腔镜根治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9] 
																					张颜① 祁阳① 常潇匀①. 学龄期近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0] 
																					黄晓颖① 陈志芳①. 炎症细胞因子与HPV感染合并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1] 
																					奚旭霞① 陈学勤①. 干扰素、聚焦超声及其联合治疗对慢性子宫颈炎合并HR-HPV感染的影响*  
																				 
																																																																																																																																																
																					[12] 
																					邓文胜① 荣军① 胡侃① 肖本萍① 张裕桂① 唐和春① 李晓文①. 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变化与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发生细菌移位的相关性研究*  
																				 
																																																																																																																																																
																					[13] 
																					李椅云① 李平① 曹文苓① 梁景耀① 颜景兰① 高爱莉① 邵蕾①. 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及真菌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4] 
																					周沫①. 不同剂量伊伐布雷定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分析  
																				 
																																																																																																																																																
																					[15] 
																					何祥宇① 金荣仲①. 基因治疗用于乳腺癌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