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早产儿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临床应用研究* |  
						| 阙秋萍① 吴芸① 彭婕① 郭洁婷① 覃素宁① 陈丽① 张霞① |  
					| ①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  
						|  |  
    					|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ICC in Lower Limbs of Premature Infants |  
						| QUE Qiuping, WU Yun, PENG Jie, GUO Jieting, QIN Suning, CHEN Li, ZHANG Xia |  
						|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lin, Guangxi, Yulin 537000, China |  
					
						| 
								
									| 
											
                        					 
												
													
													    |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符合PICC置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路径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予以下肢静脉穿刺、B组予以头部静脉穿刺,C组予以上肢静脉穿刺。观察三组穿刺成功率、穿刺一般情况、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00%)、一次置管成功率(93.33%)均高于B组(70.00%、60.00%),C组(63.33%、56.67%),送管困难率(3.33%)、导管异位率(6.67%)均低于B组(26.67%、26.67%),C组(20.00%、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操作耗时均短于B组和C组、导管留置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与穿刺后第1天三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B组(40.00%)和C组(36.67%)(P<0.05),B组和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以下肢静脉为穿刺路径置入PICC,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穿刺一般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  |  
															| 关键词 :
																																																																下肢静脉, 
																																																																	PICC, 
																																																																	一次穿刺成功率, 
																																																																	静脉炎, 
																																																																	导管异位 |  
															| 收稿日期: 2023-01-13 |  
															|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玉市科20220622) |  
														
															| 引用本文: |  
															| 阙秋萍① 吴芸① 彭婕① 郭洁婷① 覃素宁① 陈丽① 张霞①. 早产儿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9): 87-90. QUE Qiuping,WU Yun,PENG Jie,GUO Jieting,QIN Suning,CHEN Li,ZHANG Xia.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ICC in Lower Limbs of Premature Infants.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9): 87-90.
 |  |  |  
															|  |  |  |  
															| 链接本文: |  
															| http://www.zgyxcx.com/CN/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09.021     或     http://www.zgyxcx.com/CN/Y2023/V20/I9/87 |  
													
														
															| 
																																																																																																										
																					| [1] | 徐娴① 崔德利① 黄小兵①. 双柏散外敷合四君子汤加减对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61-65. |  
																					| [2] | 黄丽如① 陈柳① 熊军义①. PICC穿刺点非炎性渗液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2(29): 93-96. |  
																					| [3] | 邓桂珍① 谭瑞贞①. 改良体位在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于不同位置的处理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8): 88-90. |  
																					| [4] | 王素宁① 劳志刚① 宋斐① 戴良成① 茹晃耀① 吴昊①. PICCO监测下白蛋白对左心功能不全伴严重感染患者液体复苏的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6): 62-64. |  
																					| [5] | 周江燕① 谢珺①. 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3): 39-41. |  
																					| [6] | 楚蔚昕① 盛明珠① 楚蔚琳①. 水胶体在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淋巴渗出中的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3): 87-89. |  
																					| [7] | 王银①.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09): 77-79. |  
																					| [8] | 何虹① 范彬① 张玉红① 胡婷① 梅孟雪①. 心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置管定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05): 4-8. |  
																					| [9] | 凌秀珍① 谢春霞① 郭素萍①. 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规范化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05): 63-65. |  |  
											 
											 |  |  |